清香讲堂 | 科技革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1月13日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老师来给大家进行一场专题科普讲座——科技革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技馆馆长。北京科技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起草组组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总体战略研究组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发表论著30余种,学术论文80余篇,科普著作和文章百余篇,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著作暨科技进步奖。曾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教授首先引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内容,“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再次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接着王教授从科学的由来和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方面讲述了科技革命给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科学,是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知识的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王教授引用《历史上的科学》讲述了科学的定义,并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述了他对于科学的理解。

紧接着王教授从古、今、中、外不同的角度来给大家讲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16世纪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开启了近代科学的大门。17世纪以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为代表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18世纪出现的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紧接着王教授向学生们展示了新中国八项重大科技成就以及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向现场的学生进行提问。随后王教授带领学生高声朗读了习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于科技成就的总结,现场气氛高涨。

最后王教授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前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同时王教授提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信息科学技术方兴未艾,新能源新材料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后来居上,从信息时代走向基因时代走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新时代。

讲座的最后,王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相处的经历。

王教授铿锵有力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小时的演讲,80岁高龄的王教授全程站立,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有趣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阐述了科学的奥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为孩子们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阅读全文

Read the whole article

系列导航Series Navigation<< 讲座预告 | 人工智能科普与入门清香讲堂 | 遇见春天——北京春季野外植物和蝴蝶 >>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